期刊信息
Navigation

刊名:食品科技
主办: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所
主管:北京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
ISSN:1005-9989
CN:11-3511/TS
影响因子:0.664495
数据库收录:
北大核心期刊(1996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0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4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8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1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4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7版);化学文摘(网络版);

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食品黑科技有哪些?如何看待食品添加剂?专家

来源:食品科技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9-26
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
【关键词】

【摘要】:但是,风味与健康不能相对立,要相得益彰。这一点,孙宝国提出是三个标准。 食品人使命:依靠科技创新,把珍馐美味变成日常饮食 食品科技界要跟餐饮业紧密的结合 第三个,减糖

但是,风味与健康不能相对立,要相得益彰。这一点,孙宝国提出是三个标准。

食品人使命:依靠科技创新,把珍馐美味变成日常饮食

食品科技界要跟餐饮业紧密的结合

第三个,减糖不能减甜味。不是糖不好,是吃多了不好。 我们要研发蔗糖的替代品,比如说木糖醇、D-阿洛酮糖等,这些都属于天然的代糖品。

另一方面,要从农业领域拓展到高新技术领域。他举例,脑黄金以前是从深海鱼当中提取出来的,现在经过研发已经可以通过生物发酵的方法来生产。此外,还有很多的食品原料,未来都可以依靠现代高新技术来得到。

9月24日上午,2022中国食品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。作为第五届中国·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的重要分会,论坛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、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,做了题为《大食物观与食品创新》的主题演讲。

在主食原料创新方面,许多传统的主食产品被加工成了新的模样。

在肉制品方面,更多人工合成手段正在成为现实。

其次,减油而不减香味。油是香味的重要来源,也是重要的产能元素。

但是,他同时认为,预制菜现代化不能靠“人海战术”。现代化食品工业不是把锅做大,也不是把厨房变大。10个大厨炒出来一大锅菜没有多少意义,做一口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大锅同样没有意义,关键是把人工的操作变成智能控制。预制菜要用炒菜机代替炒菜锅,用科技代替人工,要实现标准化、规模化、现代化。

”以前,在食物匮乏的年代,人们是有什么吃什么,未来一定会变成吃什么有什么。食品界的使命,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,把古今中外的美味佳肴变成亿万人民的日常饮食,过去的、现在的、国内的、国外的,只要好的我们都要研究。”

“2005年,一个车间2000多工人,一个工人一天要包6000个水饺,到了2020年,整个车间实现了无人生产,手艺变成了工艺,进而上升到科学,人工操作变成了智能控制,这是我们未来要努力的目标。”他说。

“预制菜最大的一个优势,是它会大大降低菜的成本。这几年预制菜应该说是方兴未艾,未来5年预制菜会发展成为一个万亿的产业,我们食品科技界要助力中国预制菜产业的提升。”孙宝国说。

比如,用马铃薯为原料制造的马铃薯粉,目前已经成为许多蛋糕、烘焙食品,甚至馒头的制作原料。

二氧化碳合成淀粉、植物基人造肉、细胞培育肉……食品“黑科技”面面观

“我们前几年研发的通过脂肪调控来提升肉类的特征风味,可以把脂肪的用量大大的降低。我们现在也在研发通过脱脂乳调控,把剩余的脂肪蛋白质变成风味物质,可以达到脱除60%的脂肪,而保持它的风味不变。”

首先,减盐不能减咸味。盐是百味之首,好厨子一把盐,民间很早就有这个说法。怎么把盐减下来,同时又不减少咸味?答案仍然是依靠现代科技创新。

“我们要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科普,让大家对食品添加剂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,真正意识到没有食品添加剂,就没有现代食品,就没有我们的美好生活。”在谈到食品添加剂时,孙宝国着重强调。

此外,还有细胞培育乳技术,以及一些荒年充饥食物健康化转型技术,都在研发当中。

食品科技就是要为大家提供更多的选择,这也是践行“大食物观”的应有之义。

这一点上,孙宝国认为,河南的水饺生产企业做的非常好。

再比如细胞培育肉。细胞培育肉技术是指利用细胞培养工程和组织工程等技术,在体外培养动物肌肉组织作为食用材料的技术。

比如植物肉。近几年,通过植物蛋白加工成的植物肉,已经逐渐进入到了老百姓的餐桌。不过限于技术问题,目前还无法完全还原肉类的口感和风味。

“现在我们预制菜的风味已经越来越好,未来肯定会更好。”孙宝国认为。


文章来源:《食品科技》 网址: http://www.spkj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926/1741.html


上一篇:着力打造低碳能源、食品科技创新高地 省实验室
下一篇:今评弹·她们说丨“海克斯科技”爆红网络,食品